国内MBA facts

偶然看到方楠对中欧的贬低,索性把回答编辑下写在这里。中欧和体系内的MBA还是有区别的,但是肯定不是方楠说的比清北差很多。

1. gmat和联考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考试,gmat700要比联考过线难太多,正常人都能过国家线。gmat是全球商学院录取最重视的条件之一,没有申请过的没有发言权。gmat分数高低不仅影响录取,还影响奖学金。

2. 即使考虑年龄和入学前工作年限,中欧的毕业生薪酬也是最高的(只比较全日制,非全不应该是商学院的重点)。

3. 参考外资咨询公司更青睐中欧而不是北青,MBB唯一国内MBA target school是中欧。科尔尼等也只是针对中欧有MBA招聘渠道,体系内的即使以MBA进去也是普通研究生待看待,不是MBA待遇。

4. 很多外企的LDP项目都是针对中欧,清北的确实待遇差不少。比如知乎里有人提到的礼来LDP只是针对中欧,60万的package堪比国外名校MBA了。

我自己申请过清北复交,收到了后三个的offer,选择了光华的。最近刚面试完中欧的,基本没有偏见。

其实工作不差的话最好还是在职读,即使清北的全日制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好,很可能让你失望。我是没有办法需要转型才打算读全日制的,否则30多读这个真的不值得。

国内商学院MBA还不成熟,和美国没法比,国内认可度也较低:

1. 全日制招生规模极小和市场认可度低恶性循环。学校都去专注非全这种收益率高的项目去了,违背了MBA的初衷。

2. 长期以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混淆,造成市场认可度低,很多都是在职读了全日制,最近几年才开始区分。要知道全日制和在职是完全不同的项目,它的目的也不同。可惜很多都为了赚钱允许在职读全日制,这些人中很多都想借此转型转行,效果可想而知,慢慢地大家也形成了共识:MBA就是水,镀金,花钱买学位,混圈子。这个和国外完全不同。

3. 因为MBA质量堪忧,MBA两大出路(咨询和金融)的企业往往没有针对MBA的招聘渠道,都是当做普研招聘的,尤其是金融行业。要知道国外MBA的薪酬是远高于普研的!MBA热衷的金融业尤其是券商投行根本没有针对国内MBA的口子。

4. 因为质量原因,生源也不是很好,当然二者相互影响。很多全日制的都很年轻,小朋友们都没有多少工作经验或者管理经验,你会看到你的同学(全日制)都是客户经理大堂经理项目经理等,工作背景并不是很强,不少高薪的也是占了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光,风口行业薪酬必然高出其他行业很多,这是行业的原因,不是他们的能力有多强。

5. 很多申请人并不理解MBA,MBA的定位是职业提升而不是学术教育,清北MBA真的和清北本科学历教育甚至普研是两码事儿。不少人是被光环吸引住了,而不是MBA本身。从预录取群里大家的讨论可以看出来,大家是被北大清华的光环闪晕了。

6. 国内商学院的不专业性在就业报告上也能看出来,国外商学院MBA是重点,而且有单独的MBA就业报告。国内比如光华的就是整个光华的就业数据,根本看不出来MBA就业情况,MBA一栏并没有细分,我甚至看不到MBA的就业企业有哪些,因为光华本科的就业很强势,都混在一起根本就看不到MBA的情况。所以有人知乎里或者chasedream里问为什么清北的商学院企业都很牛但是薪酬并不高,我想一是MBA没有被当成MBA招聘而是普研,二是都没有细分。

我在申请过程中做了大量调研,chasedream,知乎,同事,MBA校友,搜索引擎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

如果立志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创业,清北MBA可能更好些,因为它的校友网络更大。但是,如果想找份儿高薪工作,还是选择中欧吧,虽然中欧的校友网络也很强,但是长期看来创业的话还是体系内校友网络更强些(毕竟人数优势很大)。中欧更像是经理人的温床,而清北更像是创业新贵的热土。

原文始发于:国内MBA facts

2019中欧R2面试小结

不愧为国内MBA顶尖商学院,中欧的国际范儿足足的。因为自己忽略了面试邀请邮件,中欧招生办电话联系的我,因为提交时没有再次审核面试地点,加之接到电话时正在北京,和招生办商量后改到了上周六。

本来到北京是参加一个工作面试的,还带了娃,面试当天请了一个朋友帮我照看了一下午孩子,真是多亏光华预录取的同学,不然工作日我还真要跑50公里同学家里。面试完我感冒加重了,咳嗽的厉害。虽然吃了很多止咳药,去中欧时还是很严重。

周六那天,我找了个亲戚家小侄女帮我看下娃儿,不料她睡过头了很晚才到。我估计是带着娃儿去中欧面试的第一人,这点还是要称赞中欧的人性化,当然面试没有让孩子跟着,小侄女赶到了。

虽然正常情况下我的背景问题不大,但是面试当天身体健康不佳,感觉有些问题自己回答的并不好,不是真实的自己,比如自己的弱势,不应该是领导力,而是自己不够强势。当然,没有标准的答案。

问题不少都是围绕工作展开的,这个个比重比其他学校大不少。所以面试和工作经验和平时的积累有关系,一个出色的职场人面试都不会差。

我对中欧的印象是最好的,也有小伙伴在读。希望结果是好的吧!

中欧面试和公立学校不同,没有一众在读学生在组织,而是一位非常专业的美女老师。可能当天面试的人也不多,面试官从八点到下午五点一直在面试,读材料,还答应了我这个临时加上去的面试。说实话我觉得面试还是在前面好些,毕竟到了最后面试官都很疲惫了。

中欧北京校区是EMBA,校园不大但是设计很大气,水准一流,在东北旺软件园。中欧EMBA也是国内顶尖了,颜值也很高^_^

之所以没有第一轮申请,也是开始犹豫中欧在上海(回家探亲不便,可能需要搬家),费用,单证(毕竟上海落户它没有优势),但是,它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,国内MBA一哥。局限于一流名校的同学大部分还是被名校情节和自身局限性锁住了,MBA更严格地说是一种职业教育,这也是它昂贵而毕业生薪酬涨幅较大的原因之一。公立学校还是受制于体制,改革总是毕竟慢,MBA教育不少还侧重于知识传授,而不是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。

三月中旬才出结果,毕竟赶上春节了。那时光华的政治复试也该开始了。

原文始发于:2019中欧R2面试小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