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
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
http://www.moe.gov.cn/srcsite/A22/moe_826/201609/t20160914_281117.html
2017年这个通知之前,国内MBA教育总是在改革,什么单证,双证,在职,全职各种结合。百度了一下,发现我们的这种MBA教育比国外落后了几十年,体制上就是落后的。
之前,有很多那种所谓的全职周末班,即使是北清复交,好像中欧一直是全日制。MBA既然是舶来品,我解释下full-time这个词,它就是全日制,意思非常简单,不工作全职来读书,到了国内竟然还有全日制周末班的!结果是什么?一年招生几百人学位学历证都是一样的,这太荒唐了。不信可以对标国外的。
按照第一梯队MBA的招生标准,进来读在职班的大都是所在工作单位的骨干,根据我对中国国情的了解,这些人根本不可能100%投入。哪个骨干不加班?根据一组数据,入学薪酬平均数67,我想问问哪个公司一年给这么多钱还不用加班或者出差的?不能说大部分人在混,在职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。不丢工作又能拿个全日制学位,难怪生源好。
这个改革早就该有了,不过,声誉的建立需要很多年了。美国别说m7,前20的商学院mba基本薪酬也有10万刀,学费也是十几万美金,但是就业市场依然火爆,企业都非常认可,因为它确实是个非常好的职业发展教育。
之所以挖坑,是看到全日制招生人数逐年下降,非常不理解。国外都是好几百,怎么国内这种学校只要100人呢,而且国内好的也就五六所,按理说需求应该足够。再看看学费,还是在职班赚钱啊!每周只需要大概八九个小时,学费还多出十多万。殊不知这种短见断送了这些MBA的前程。前不久原来一个同事就跟我说,他说这些MBA良莠不齐,见过某牛校MBA,感觉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儿。
其实,在职不是不好,在职的功能主要是自我提升和人脉,不是职业转换。需要职业转换真得全职读加各种实习。别说在职了,全职读都需要足够的实习经历才能拿到相关行业的offer。
比如,传统化工行业的想转金融,除了全职mba,他还要展现给未来金融企业自己做了哪些实习,有哪些经验积累。这个实习是必须的。反过来,一个周末的同学,也是毕业拿了同样的学历学位证,去参加校招,那hr可能就不知道其中区别,招了周末班同学的雇主觉得这人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呢。不是他不行,谁也不可能周末上个课就能随便跨行的!跨行,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。
第二,全日制中文班这种真的该退出历史舞台了,毕竟老一辈的企业管理家基本上不需要这些了。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顺应需求砍掉了这种中文班,这个年代英语不好确实不行了,MBA雇主大部分都是外企啊!
第三,国际班课堂讨论用中文什么鬼?希望不是都这样上课的。
原文始发于:国内MBA的尴尬